中华鲟,这个名号是浩瀚长江中的一个象征,一面旗帜!中华鲟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。这种巨大而温和的洄游鱼类自诞生以来,已经在广博的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了近5000万年,也被称为“长江鱼王”。
中华鲟是鲟形目鲟科鲟属的鱼类动物。其体长梭形,胸腹部平坦,尾部细;头呈三角形;吻尖长,微上翘;口下位,横裂,能自由伸缩;唇具乳突,鼻孔大;鳃弓肥厚,鳃耙呈棒状,排列稀疏。雌性个体大于雄性。因其产地为中国东部,故名中华鲟。
中华鲟在中国的分布较广,海域北起辽东湾,南到珠江口等地均有分布。中华鲟主要生活在长江和近海,属于底层、洄游或半洄游性鱼类,5-6月常集群于河口,秋季上溯至江的上游,以摇蚊和水生昆虫的幼虫、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为食。通常雄性9-22龄、雌性16-20龄可生殖,为卵生,产卵盛期为10月中、下旬,产卵场往往是在江面宽窄相间、上有深水急滩,下有宽阔的石砾或卵石的河床。中华鲟最长寿命可达40龄。
中华鲟在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属于极危(CR)保护等级,在中国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中华鲟既是介于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,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,在研究生物进化以及地质、地貌、海侵、海退等地球变迁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。中华鲟最大可达500千克以上,是中国长江中最大的鱼,故有“长江鱼王”之称。中华鲟最早出在1.5亿年前的中生代,是一种稀有的“活化石”。
中华鲟寿命超过40年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