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木兰诗》中花木兰女扮男装,你应该知道的历史真相

《木兰诗》中花木兰女扮男装,你应该知道的历史真相

很多人都读过《木兰诗》这首北朝民歌。诗歌讲述了少女木兰替父从军,冲战沙场,报效国家。建立战功后,不愿意在朝廷做官,只求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故事。木兰替父从军,有一个重要前提,那就是木兰男扮女装,几乎骗过了所有人。

影视剧中的花木兰形象

在木兰那个时代,女扮男装有没有可能呢?

常识告诉我们,女性有着区分男性的性别特征,比如胸部,女性高高隆起,男性则不明显;又比如声音,女性的细而高,男人的则粗而低;再比如胡须,男性普遍长胡须,女性基本上是没有胡须的。

从理论上来看,女扮男装而且骗过周围人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不过,如果我们回溯历史,再看花木兰女扮男装这事倒也不是不可能。

木兰所处的时代,战争频仍,兵源紧张,木兰有可能因把关不严而混进队伍

目前,学界普遍认为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北朝。这个北朝上承魏晋,下接隋朝,包含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。北朝时期政权辗转更替,战争频仍,而且持续时间长,战死的人很多。《北史》载:

戎狄交侵,替伪相属,生灵涂炭……

北朝多战事

以上描述反映的就是北朝动乱不安、战火不断的实情。在这种背景下,百姓生活自然是无比的悲凉。另一首北朝民歌《企喻歌辞》有载“男儿可怜虫,出门怀死忧。尸丧峡谷中,白骨无人收。”同样,由北朝流传到南朝的《隔谷歌》描写得更为悲凉“兄在城中弟在外,弓无弦,箭无栝。食粮乏尽若为活?救我来!救我来!”这些悲吟与呼号无疑不是当时社会动乱,人民痛苦不安的现实反映。

柔然与北魏形势图 北朝时期,入主中原的鲜卑族与塞北的匈奴、柔然等进行了长期的战争。《木兰诗》多次提到了黄河、黑山、燕山胡骑等时代和地域色彩比较明显的词语。人们推测,当时木兰参与的战事应该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。北魏是北朝的第一个朝代,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,当时北魏与柔然发生过很多战事,最主要的战场就集中在黑山、燕山一带。如,《魏书·世祖纪上》载“(北魏太武帝)车驾东辕,至黑山”; 《魏书·列传第九十一》载,“车驾出东道,向黑山……北渡燕然山” 。长年累月,征战不息,就需要大量的兵员,这个时候强制征兵也就出现了,甚至朝廷下达了50岁以下和尚一律还俗的规定,目的就是为了多征兵。在这种背景下,征兵条件放宽,木兰有可能因把关不严而混进队伍,这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。

木兰自己佩服武器、军服,为女扮男装提供了可能

《木兰诗》中有写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”。入伍打仗,还要自己购买武器、武器以及战马,今天看来是不可想象的。不过,在募兵制之前的府兵制里倒也是普遍现象。

府兵制度,起于北朝,一直持续到唐天宝年间。南宋陈傅良曾说“其制(府兵制)虽始于周、齐,而其效则渐于隋。”鲜卑入主中原后,将鲜卑人与汉人区分看待。鲜卑人当兵吃饷,全家免除赋役;汉人则老实务农,缴纳繁重的赋税。在府兵制里,当兵吃粮则是一种特权。《木兰辞》中写道: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”可汗点兵,应征入伍,并非一般人家都有资格,至少也是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。后来,木兰又到市场买骏马、鞍鞯、辔头,再次说明了木兰的家境殷实。木兰自己购买物资,完全可以将自己包装成一个男人模样。

影视剧:花木兰代父从军

北周后期,战事吃紧,兵源不足,汉人也被募充作府兵,到了隋朝时期,府兵全家既入州县户籍,又有军籍,至此兵农合一的府兵制真正形成。农民平时种地,农闲时训练,一旦就有战事发生就要化锄为剑,随军打仗;战争结束,兵归其府,将帅解除兵权,又恢复农业生产。这样一来,巨额军费摊在了农民身上。比如,《新唐书·兵志》载:“十人为火,火有长。火备六驮马。凡火具乌布幕、铁马盂、布槽、锸、镢、凿、筐、斧、钳、锯皆一。甲床二,镰二。队具火钻一、胸马绳一、首羁、足绊皆三。”这说的就是府兵自己负担战争器物的情形。

木兰女扮男装为何能够长期混迹军中?

木兰女扮男装长期混迹军中,到底有没有暴露?诗歌没有交代,我们不得而知。不过,从当时的环境看,木兰暴露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。笔者认为,主要原因如下:

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之骑马打猎图 一是如上分析,爷爷被可汗点名,这说明其家族与鲜卑有较为密切的关系,木兰大概率是北方少数民族,而且体格健壮,骑马射箭。不然,她也不可能自告奋勇替父从军,而且在以后的战事中还屡立战功。

二是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作战,女性性征会衰减,甚至还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生理病变。比如皮肤粗糙黝黑,毕竟风水日晒,皮肤难在光滑;又如闭经,生活方式不规律、精神高度紧张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;再如骨骼粗壮,这也是长期作战的结果。原因很好理解,你长期劳作,四肢会异常发达,直接表现就是比较粗壮。

北魏具装重骑兵

三是从买马情节来看,木兰后来应该编入了骑兵。北朝时期的骑兵至少有两个好处:一是身着“甲骑具装”,也就是人马都披重甲,这样就很难分辨男女;二是骑兵大部分时间待在马背上,上马杀敌,靠马入睡,从而减少了抱团起居的风险。况且,随着战事的推进,木兰已经成长为一名军官,拥有自己的营帐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
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,木兰女扮男装长期混迹军中倒也说得过去。

结语

人们常说,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集中反映。《木兰诗》就是如此,其有关“女扮男装”的设定符合北朝那个时代特征。女扮男装是《木兰诗》中无可或缺的一笔,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北朝那个动乱不安而又波澜壮阔的大时代。

影视剧中的花木兰形象

值得一说的是,文学作品虽然反映时代,有时候并不是仅仅一个时代。围绕《木兰诗》的时代背景,除了“北朝说”,还有“隋唐说”等说法。如果我们在隋唐的背景下去分析木兰女扮男装也能说得通。这也充分说明了,北朝自初唐,兵制和战事有诸多延续或相似之处。从这个角度上讲,《木兰诗》是跨越特定时代的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
相关创作

手机台app
365bet现金信誉网

手机台app

📅 06-28 👁️ 7827
微信投票刷票揭秘:方法、优劣势与更安全的拉票策略
365bet现金信誉网

微信投票刷票揭秘:方法、优劣势与更安全的拉票策略

📅 07-24 👁️ 6001